2023波栗台灣年會


面對當今多元且開放的社會,親密關係已非傳統意義上的兩性關係,也不一定是傳統社會文化框架下刻板的性別角色或社會腳本運作,非典型親密關係的實踐,對親密關係的可能進行創新的同時,也帶來了挑戰。知情同意的非一對一關係、開放式關係及多重伴侶關係即在這樣的社會脈絡中產生。
知情同意的開放/多重關係在台灣,一直零碎分散地出現在個人式實踐裡,直到「波栗打開開」與「拆框工作坊」成立,在地社群逐步成形,至2018年首度舉辦「波栗台灣年會」,以每年一聚的形式,旨在促進全台各地poly人們的互動交流,挖掘社會中已然形成的非典型親密關係實踐,對共同關注的議題有更深入的認識,相互看見,成為彼此的支持與資源,並嘗試促成社會對話。
2023第六屆波栗台灣年會特地將主題設定為「繁花Open,關係Brighten:親密連結無界限」,繁花朵朵開,除了開放線上參加之外,今年首度於台中、高雄安排實體空間,讓不同地區的人們能在地聚集、共同觀看年會直播,就近認識朋友。
透過更多地區的聚集、互動,期待北中南串聯,讓接觸poly社群的每個人發現關係中有不同的形式,選擇適合自己的將更加明亮快活、內心發光、充滿希望。
年會資訊
時間 2023年11月25日 (週六)、11月26日(週日)
地點:
11月25日:社會創新實驗中心 (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99號)
11月26日:台北市非政府組織會館(台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8號)
直播場:
11月26日
台中:TCCC台灣文創訓練中心-台中新創館(台中市西區臺灣大道二段2號3號)
高雄: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南部辦公室(高雄市新興區中山二路472號12樓之7)
年會議程

11月25日(週六)地點:社會創新實驗中心
09:30-10:00 報到
10:00-10:15 社群介紹
10:15-12:00 真人圖書館
12:00-13:00 午休,外出用餐
13:00-16:30 工作坊#擇一參加
工作坊A 追求的挫折經驗工作坊I、II
工作坊B《屬於我的多元成家》非典型關係契約書工作坊
11月26日(周日)台北市非政府組織會館
本日北中南連線直播
09:30-10:00 報到
10:00-10:20 社群介紹/歡迎台中、高雄的夥伴
10:20-10:40 國際議題分享:多人關係法制化
10:40-12:10 專題講座-李柏翰《我愛,故我(不)在:「開放」親密關係的社會政治意義 Amo, ergo (non) sum: The socio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‘opening up’ an intimate relationship》
12:10-13:30 午休,外出用餐
13:30-15:00 論文發表
陳敬堯《男同志多重伴侶關係互動經驗之研究》
陳弘智《「渣男」覺醒!以榮格觀點化解一位男同 志多重關係實踐者內化污名的自我敘說》
15:00-15:30 休息
15:30-17:00 世界咖啡館-社群經驗之我見
*台中|高雄直播聚會在年會議程結束後將進行會後總結與交流時間,請於問卷中勾選是否參加。
17:00-18:00 休息/晚餐自理
18:00-20:30 年會議程總結與討論、自由交流
專題講座
《我愛,故我(不)在:「開放」親密關係的社會政治意義
Amo, ergo (non) sum: The socio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‘opening up’ an intimate relationship》
【簡介】
「做自己、勇敢愛。」真的可以嗎?同婚專法施行、刑法通姦除罪,臺灣社會逐漸看見法制沿革與伴侶關係及家庭結構之間的動態互動。「開放關係」作為一個動詞,如何肯認非典型、非單偶的親密關係,以及身處其中複雜的自己,如何豐富我 們對情感的想像與體驗?對社會規範的深刻理解與批判性解讀,還能繼續鬆動當代婚家治理嗎?
講者-李柏翰
國立臺灣大學全球衛生學程及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的助理教授,也是法律白話文運動的資深編輯,最近出版了與Sohini Chatterjee合編的“Plural Feminisms” (2023),以及與Gizem Guney和David Davies合編的“Towards Gender Equality in Law” (2022)。


工作坊A-追求的挫折經驗工作坊
說,是一種經驗上的整理;
透過共同及安全的團體,所創造出來的空間;
讓人藉由說的方式,整理那些過去很難被想清楚的拒絕經驗、挫折經驗。
或許試著覺察思考,
想要情感連結(追求)的慾望過程中,如何看到真實的對方需求?
第一場:11/25 13:00-14:30
第二場:11/25 15:00-16:30
人數:每場6-8人,會視填寫資料及組成需求進行篩選,並於活動前通知是否錄取及錄取場次。


帶領人:小葵(多元性別、開放多重關係友善的諮商心理師,接觸poly議題超過十年)
工作坊B-《屬於我的多元成家》非典型關係契約書

眾裡尋他千百度,終在滾滾紅塵中覓得伴侶(們)
──我們的愛情(或其他)當然有些浪漫故事,但現實仍是每日面對柴米油鹽稅賦與長照的各種需求──
「關係」不只存在我們之間,當需要社會或國家介入,以法律保障彼此的權利義務關係時,到底該如何約定專屬於我們的各種承諾與責任呢?
我要我們的感情,不只是現在,還能勾勒未來的藍圖,這是你嚮往、需要、渴望的嗎?
今天,讓我們來聊聊如何寫下非典型關係中的契約書,從釐清期待、核對彼此的想像,
進一步了解法律能做到的與做不到的,約定權利義務,讓彼此關係更加踏實與堅定。
一起成為彼此契約上的相對人吧!
時間:13:00-17:30
人數:30人
論文發表 1

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
碩士論文:男同志多重伴侶關係互動經驗之研究,2021年
陳敬堯
論文介紹:
藉由共同&個別訪談一組經營多重伴侶關係的三位男同志,試圖去理解在教科書外、活生生的多重伴侶關係到底如何運作,並以家族治療的視框去分析這樣的親密關係是否可行,以及探討可能遇到的特殊困境。
作者介紹
我是陳敬堯,是一名諮商心理師,目前在台中的諮商所工作。我比較偏向女性主義、社會正義取向、以及LGBT+多元文化肯認的心理師。會接觸到非單一伴侶關係真的是碩一在念研究法時誤打誤撞,沒想到這竟成為我後來的碩士論文題目,其中帶給我的省思甚至延伸到目前在伴侶諮商,也成了我接案時很重要的底氣。

論文發表 2

陳弘智
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
碩士論文:「渣男」覺醒!以榮格觀點化解一位男同志多重關係實踐者內化污名的自我敘說,2023年
論文介紹:
本論文是關於一個「渣男」男同志的靈性成長──對我的內在來說的重要篇章,深陷「忠誠」的非理性信念男同志,囿於一對一框架大結構的我,經過靈性療癒後終於解開束縛,「渣男」產生多重關係自我認同的故事,透過靈啟經驗與無意識對話,療癒內在影響認同多重關係實踐者的陰影。
作者介紹
我是陳弘智,前為社運倡議人士,現為社會工作者,近幾年專注於心靈內在成長帶著自己的永恆少年踏上英雄征途中,認為學習面對一次次的失望是成長過程之一,曾在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第十屆「醫學與社會」理論暨實務研討會發表〈初探愛滋個管師的情緒勞動〉海報論文;高雄醫學大學研究所第九屆數位●性別●科技:從侷限到創新論壇報告〈身體、情慾與性資本:男同志交友軟體使用者的自我認同〉一題,是一個容易害怕緊張卻又有很多話想說的可愛小動物(類似倉鼠)。

真人圖書館
許欣瑞(阿球)(波栗打開開)
愛情的知識產生自實踐中,親密關係的解答出現在故事中,讀了各種關於開放/多重關係的各類書本,也該聽聽不同實踐者親身經歷過的喜怒哀樂,讓我們獲得更切身的收穫。這也是波栗年會每年都有「真人圖書館」環節的原因。
今年會有什麼人,來分享什麼故事呢?
我們又會從中習得哪些關於愛情的知識,獲得什麼關於親密關係的解答呢?
讓「真人圖書館」說給你聽!
世界咖啡館:社群經驗之我見
崔妮(拆框工作坊)
開放/多重關係除了是每個人的感情故事,也成為人們自我認同的一種身份,藉由實踐跟知識的辯證,逐漸長出某些共同的價值觀或次文化風格。隨著社群互動、議題與研究的深化,開放/多重關係逐漸發展出更多元的面貌跟議題。
往年由少數社群代表分享的圓桌論壇,今年將運用世界咖啡館的方式,在有限的時間、明確的主題,邀請大家在換桌討論的過程中,提供各位的觀點,聽聽彼此的想法,或許你會感受到那個深具共鳴的時刻,也會發現「真是好不一樣」的片段。



